比亚迪市值7000亿,传统车企色彩仍然浓厚

 

文丨顾小白  编辑杜海

来源正经社(ID:zhengjingshe)

 

第一次冲上7000亿市值的山巅,停留片刻后,比亚迪没能坚守住。截至1月28日,比亚迪报收244.36元/股,总市值跌至6666.5亿元。

 

“300亿港元定增遭疯抢”、“高管套现2.5亿元”冰火两重天的刺激下,将国产汽车一哥比亚迪送上了资本圈茶话会的餐桌上,看客们评头论足之间,估值泡沫、新能源前途等话题热度不断攀升。

 

这家常被拿来和特斯拉作对比的传统色彩浓厚的汽车制造商,接下来将以何种姿势继续奔跑呢?

 

 

 
 
 
刚定增就减持
 
 
 
 

 

在中国的舆论氛围中,任何角色被冠以“女性”的定位后,必然会收获更多的聚光灯。类似“比亚迪女员工身家已达30亿”的话术,震撼程度无异于女厨师手刃300头老黄牛。更为震惊的是,这位号称比亚迪史上最牛女员工,凭借着二十余载的兢兢业业,仅仅靠着手指动一动就从公司套了几个亿。

 

1月26日晚间,比亚迪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股东、高级管理人员李柯的告知函,其以个人资金需求为由,计划减持公司A股股份不超过100万股。若按当天收盘价254.22元/股计算,此次减持最高达2.54亿元,而李柯持有比亚迪的股份价值也超过了3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职务为副总裁的李柯,有传言称跟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是夫妻关系,用高位套现来形容她的减持,似乎再准确不过了。从比亚迪股价走势来看,过去一年来,一路高歌猛进,2020年全年涨幅超过了400%,市值大涨5000多亿元。2021年更是开门大红,在1月25日一度摸高至262.95元/股,总市值突破70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比亚迪方面宣称,高管减持属于个人资金需求,且李柯本人也特意表示对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不过恰逢年底,草木皆兵的资本市场还是被减持消息破了一盆冷水。1月27日早盘,比亚迪盘中下跌超7%,虽然当天有所回调,但1月28日仍然以4.92%的跌幅报收244.36元/股,总市值也走下7000亿元高峰。

 

在李柯减持公告发布之前,比亚迪在港股刚刚完成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定增计划。1月21日,比亚迪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月20日晚完成超299亿港元新增配股发行,配售股份相当于现有已发行H 股的约 14.54%,及于公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 4.88%。

 

之所以说声势浩大,是因为市面上一度传言,参与比亚迪此次定增的机构超过200家,累计订单超预期募资额数倍,为过去十年亚洲汽车行业最大股票融资项目,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股票发行项目。

 

也正是这场定增消息的刺激,让比亚迪股价在此后3个交易日迎来了三连涨。其中,A股市场在1月21日、1月22日、1月25日累计涨幅达到16.26%,港股市场同期涨幅也达到了13.65%。

 

机构抢购和高管 “个人资金需求”的减持,有史以来第一次变得如此有说服力。

 

 

 

 
 
 
资金压力山大
 
 
 
 

 

对于此番定增的用途,比亚迪方面宣称配售所得款项净额拟用作本集团补充营运资金、偿还带息债务、研发投入以及一般企业用途。

 

有业内人士对《正经社》分析认为,从定增渠道来看,比亚迪对速度有一定追求。对于定增选择港股市场,许多追随比亚迪的投资者感到有些意外。“目前比亚迪属于扩张期,尤其是其新能源业务板块,对于资金的需求不小,从规则上来讲,如果选择A股定增则刚好赶上了A股增发上限从总股本的20%提升至30%的新政策,募资规模相对H股更为乐观。”上述业内人士说。

 

舍大求小的背后,或许跟两地定增政策不同有关。一位证券从业者告诉《正经社》,在A股定增,需经历监管层3-6个月审批,定增规模也会影响定增计划是否被放行。相对而言,在H股定增,原则上只要合规,放行难度就不大。“总而言之,比亚迪选择了一条周期更短、来钱更快的定增渠道”。

 

在汽车制造领域,新能源大势所趋已经毋庸置疑,而在这个每一个螺丝钉都有机会烧掉一个亿的战场上,钱是所有制造商的立命之本。

 

特斯拉如是,蔚来、理想、小鹏等亦然,比亚迪自然也逃不过这场宿命之战。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比亚迪2020年前三季度的账上货币资金为131.8亿元,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的规模分别达到了247.9亿元、320.0亿元,对比之下,资金流动压力可见一斑。

 

高额负债的背后,是被利息无情吞噬的净利润。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对外支付的利息为24.5亿元,占到同期净利润的比例为71.85%,同时也几乎覆盖了当期全部的扣非净利润。

 

话到此处,就不得不提一嘴比亚迪净利润滑坡史。数据显示,2015年-2019年间,比亚迪五年扣非净利润从2016年的43.13亿元一路跌至2019年的2.31亿元,复合增长为-33.86%。这也是目前市面上,5年扣非净利润跌幅最大的一家。

 

千亿营收规模的比亚迪,净利润数十亿元之间,本质原因在于它仍然是一家以传统车制造为主的汽车生产商,而非二级市场上概念火爆的“新能源炸子鸡”。从毛利率来看,比亚迪20%以上的毛利率已然是众多传统车汽车的佼佼者,但相对于30%高毛利率的特斯拉Model Y而言,并不耐打。

 

 

 
 
 
整条产业链咋扛
 
 
 
 

 

在比亚迪市值突破7000亿元之际,市面上不少人发出“国产新能源汽车一哥正在发光发热”的感叹。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在新能源领域的比亚迪仍然在讲一个高负荷奔跑的故事。

 

从新能源业务布局来看,比亚迪已经覆盖了从电池到整车的全产业链条,甚至在不久之前,“中国汽车缺芯”的艰难时刻,比亚迪半导体还挺直腰板站出来跟舆论大干了一场。如果说特斯拉是造一辆新能源汽车,那比亚迪就是在造一个新能源产业链。

 

这也是众多捧比亚迪踩特斯拉的人最常用的论据。

 

有业内人士对《正经社》分析道:“从比亚迪的布局来看,它确实是中国唯独一家具有完备闭环的新能源车企业,理论上能收割从电池到整车行业的利润。但从目前的研发进展来看,比亚迪的科技含量并不算高,收割利润的方式暂时还停留在以量取胜的阶段。”

 

这一点,从其营收和净利润规模的悬殊就能看出来。财报显示,2019年、2020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营收分别为1277.39亿元、1050.23亿元,净利分别为16.12亿元、34.14亿元,净利润率虽然从1.26%提高到了3.25%,但仍然低得令人咂舌。如果再以扣非净利计算,那就简直不忍直视了。

 

着眼当下,在新能源浪潮下的比亚迪手上的底牌,是什么呢?

第一张底牌是刀片电池,这在特斯拉都解决不了自燃的时代,以解决“自燃痛点”为卖点备受关注。

第二张底牌是DM-i超级混动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在燃油向纯电过渡过程中,给出的最佳混搭方案。

 

从这两点来看,比亚迪仍然有着不容小觑的实力。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智能、规模、速度等方面的追逐脚步加快,拖着一整条产业链奔跑的比亚迪,无疑会比轻装上阵的造车新势力们更为辛苦。往后,一场又一场的品牌战、渠道战、技术战,均需要资金厚度的支持。《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校对|然然


声明:文章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请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添加客服微信号fxyayaya,新文章发布12小时后可进行转载

创建时间:2023-12-21 17:09
首页标题    市值    比亚迪市值7000亿,传统车企色彩仍然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