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食行业2023十大消费事件丨正经社

 

金铎  编辑杜海

来源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6100字)

 

民以食为天,无酒度虚年。酒食在任何时候,既是生活的必须,也是乐趣所在。在被打上“经济疲软”、“消费遇冷”标签的2023年,酒食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

 

也正因为它的重要性,消费市场对它的关注比之其他行业也更多一分。

 

《正经社》梳理2023年十大消费事件,一窥酒食业消费市场在安全健康、激活消费、竞争洗牌上的拳脚施为。

 

1
 

事件一:茅台酒提价

 

“茅台”二字不仅仅代表着白酒业的巅峰,也作为酒食业消费的标杆屹立于市场。

 

2023年的白酒消费,受困于消费市场需求减弱,徘徊在库存去化的阴霾中难以自拔。在这样的境遇中,茅台也不例外——掉价的茅台1935,吵不起来的龙年生肖酒,价格倒挂的系列酒,这些都证明了行业调整周期下,众酒平等的事实。

 

2023年10月底,茅台官方发布公告称,自11月1日起,旗下53度茅台酒(飞天、五星)出厂价格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

 

时隔六年之久,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茅台酒涨价终于到来。

 

对于白酒业而言,茅台酒涨价已经不是一件只关乎茅台的事。它不仅代表着茅台产品结构在高端和次高端两大重点市场的战略调整,同时也代表着高端白酒市场价格向上的可能性松动,以及次高端白酒冲击高端市场的名正言顺。

 

要知道,只有茅台酒走到了更高的位置,以往与之在同一价格带的竞品才有继续向上的可能性,而一旦高端产品继续上行,众多次高端产品也就有了取代前者的市场空间。

 

简单来说,茅台酒的提价,是整个白酒业将进一步完善高端化转型的重要推手。

 

《正经社》:理论上,茅台酒提价就像是一把白酒业进一步高端化的钥匙,打开了众多白酒企业盈利成长的市场空间。

 

不过,从贵州茅台在2023年底公布的业绩预告来看,17.2%的净利润增速相较于国金证券18.3%、民生证券19%的净利润成长预期,算不上一个令人惊喜的成绩。

 

从预期落差大致也可以看到,在茅台酒提价刺激后的第四季度,茅台销售并不如想象中的势如破竹。当然,这里面自然有白酒流通滞后性的原因所在,但相较于往年白酒旺季提价的效果,这颗“茅台酒提价”的巨雷显然有失“水准”。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白酒消费尚未恢复,市场回暖还需等待消费信心进一步提振。

 

2
 

事件二:茅台跨界联名

 

2023年9月4日,一杯名为“酱香拿铁”的咖啡产品在瑞幸咖啡正式开卖。白酒界的大哥大和茶饮咖啡界的泥石流,双剑合璧,一时间风头无两,“酱香咖啡”以“年轻人的第一杯茅台酒”掀翻了食品饮料行业的一众联名产品。

 

一次这么疯狂的联名,还要数喜茶和FENDI的联名。

 

事实上,无论是白酒行业还是茶饮咖啡行业,跨界联名已经成为常规营销手段。古井贡酒、洋河股份、舍得酒业追茅台冰淇淋的风,杀入酒味冰淇淋赛道;奈雪的茶、茶百道、沪上阿姨、蜜雪冰城从动漫、文娱、网文IP的联名成风。联名姿势千姿百态,没有它们做不到,只有消费者想不到。

 

《正经社》:在消费市场信心不振的情况下,跨界联名营销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消费刺激手段。“酱香咖啡”是茅台通往年轻市场的一只触手,也是瑞幸咖啡收割茅台流量效应的一把镰刀。

 

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跨界联名在食品饮料行业越来越常态化,但形式也越来越缺少新意,流量争夺战也随之陷入白热化。

 

在高压竞争模式下,联名跨界从千姿百态转变为不择手段。喜茶与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联名推出的“佛喜”周边就因涉嫌违反宗教事务条例惨遭下架。含酒精饮品和酒味食品也因为包装、销售不规范被行业专家点名指责。

 

随着跨界联名进入越发深入的两业融合阶段,品牌们不仅要考虑营销效果,还应该顾虑融合后如何更好地适应两个行业之间的游戏规则。

 

3
 

事件三:西凤酒“苍蝇门”

白酒是陈的香,但一瓶浸泡着苍蝇的白酒论谁都说不出一个香字。

 

2023年5月5日,消费者张先生(化名)发布的视频显示,他在陕西铜川一家烟酒店里花160元购买的一瓶西凤酒,拆开外壳后,透过玻璃瓶,发现包装完好、并未开封的酒瓶里,竟然漂浮着一只黑色的苍蝇。

 

随意晃动一下酒瓶,苍蝇那硕大的身躯也跟着晃动起来的样子,竟像是在白色液体中肆意地舞蹈。

 

该视频很快就引起了网友和媒体的关注。有网友评论称:“还好没拆封,要不然说不清楚了!”

 

“酒里怎么会有苍蝇?酒厂的质量管理是怎么过关的?”

 

对于媒体的问询,西凤酒有关人员的回应,主要是:1、已掌握相关情况,需要进行真伪鉴定才能给出相应答复,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情况;2、如果经鉴定是假酒,会有相关职能部门介入,会对发布者做出相应追责;3、已经建议消费者向当地消费者热线进行投诉,如果确定是未开封正品,酒厂将会根据情况对消费者进行相应赔偿。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时至今日,半年多过去了,公开层面尚无调查、处理此事的进一步信息。

 

 

尤其重要的是,西凤酒中漂浮着苍蝇的状况,并非像其宣称的那样“从来没有出现过”。

 

有据可查的公开报道显示,早在2021年4月15日,在西安市建东街一超市,消费者胡先生和朋友花费68元购买的一瓶柔西凤酒,打开外包装后,防伪二维码确认为正品、没有开封过的酒瓶里,也出现了一只清晰可见的黑色苍蝇。

 

更早一点的2020年7月19日晚间,消费者陈先生招待客户,用的是在扶风县城花费60元购买的一瓶“老西凤”50度酒。谁知酒刚喝到一半时,突然发现酒瓶子里面有着一只苍蝇,大家立即感到非常恶心。

 

对此,扶风县城的西凤酒经销商安先生坦承,陈先生的酒确实买自他这里,由于“老西凤”的酒瓶盖采用破坏性防盗盖包装,消费者没办法自己把苍蝇放进去,苍蝇只能是封口前灌装进去的,这是酒厂生产的质量问题,与经销商和消费者无关。

 

而西凤酒张姓工作人员彼时的说法,正应了前述网友的担心,出现了“说不清楚”的状况。

 

他说,“陈先生投诉的这个事情,酒瓶已经打开,酒的形态已经破坏。按照公司售后服务的相关规定以及参照国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个不符合他们受理的范围”,为了照顾消费者的情绪,“公司给经销商做思想工作,决定送陈先生一箱(6瓶装)老西凤50度酒”。

 

《正经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次出现的“苍蝇门”,让消费者不得不对西凤酒厂的卫生状况以及生产流程的品控能力产生怀疑。

 

何况,“苍蝇门”并非独立的品控事件。凤翔县有关主管部门公布的信息显示,2017年、2018年、2020年,在有关主管部门的抽查检查中,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曾多次被发现问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食安问题不能稍有松懈,只有真抓实干,常抓不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方能行稳致远。

 

4
 
事件四:青岛啤酒“小便事件”

看得见的苍蝇还能及时发现,看不见的小便或许只能吃个闷亏。2023年10月,引发舆论沸腾的山东青岛啤酒三厂工人爬进原料仓小便的视频,被有关各方证实确有其事。

 

“啤酒是马尿味”只是一句戏言,而在小便事件闹出之前,消费者对于青岛啤酒的投诉,也是相当频繁,投诉内容包括酒内发现异物、销售过期啤酒、红包活动虚假、预设文字陷阱、恶意诱导消费却维权艰难等等。(详见《青岛啤酒“小便丑闻”沸沸扬扬,市监局和公安均已紧急介入》)

 

由此看来,这家久负盛名的啤酒大厂,在食品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正经社》:在食品饮料行业,酒业一般不会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但一发生就是大问题。

1998年的山西假酒案、2012年的酒鬼酒塑化剂超标案、2019年的甜蜜素风波,每一次都是引发行业震荡的食品安全问题。相较而言,西凤酒的苍蝇和青岛啤酒的小便的影响仅作用在个别企业,算得上不幸中的万幸。

 

但这同时也在给整个酒行业提了一个醒,白酒行业无疑已经走到了更为有序且成熟的阶段,在追求高端化、标榜高质量发展、崇尚文化属性的今天,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到了白酒光鲜的外衣之上,这个时候,更不能忘却的是,白酒作为食品饮料的立足之本——食品安全。

抬头看路,低头走路,才能走得更远。

 

5
 
事件五:挂羊头卖假肉

2023年9月,北京合生汇的超岛火锅店被短视频博主曝光店中售卖的羊肉卷为“假羊肉”。事后,超岛母公司巴奴集团回应称,超岛所售的羊肉卷确实含有鸭肉成分。并对旗下火锅店进行了全面停业整改、全面彻查处理。

 

无独有偶,2023年8月,张亮麻辣烫也出现了“挂着羊肉卖猪鸭”,该品牌店中标价18元/盒的羊肉被检测出含有猪肉和鸭肉。检测结果出来后,张亮麻辣烫以加盟商自行采购与品牌方无关为由进行了回应。

 

《正经社》:“挂羊头卖狗肉”的本质是用成本低廉的产品假冒伪劣,根本目的是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讲,目前为止,并没有确切的说法证明羊肉掺夹鸭肉、猪肉会有食用安全的问题,但虚假宣传肯定是没跑。

 

无论是超岛火锅店还是张亮麻辣烫,二者陷入的“假羊肉”事件背后,还有一层连锁餐饮店供应链竞争的深层次原因。超岛的背后是自己的母公司巴奴集团,后者更是声称要打造餐饮业第三代供应链。“假羊肉”不仅打击了超岛火锅店信誉,同时也揭开了巴奴第三代供应链短板。

 

张亮麻辣烫在事件发生后习惯性将黑锅甩给加盟商的做法,背后则是品牌对加盟商利润的盘剥,在品牌指定供应商无法给加盟商带来理想利益回报的情况下,加盟商只能铤而走险走上卖假肉的路子;同时也暴露了品牌方对加盟商约束和监管力度减弱的问题。

 

连锁餐饮从最初的做产品、做品类,到后来的做品牌、做形象,最终落脚点还是会回到拼管理、拼供应链。巴奴和张亮麻辣烫已经走完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的全部过程,但在从大做到强的赛道上,需要将产品和品类、品牌和形象、管理和供应链各方面都强化升级,这之中任何一环出现短板,都是做强路上的拦腰一斩。

 

6
 
事件六:阿斯巴甜致癌

2023年7月14日,食品行业常用添加剂“阿斯巴甜”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2B类可能致癌物”。

 

作为一种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无糖”食品中,百事可乐、可口可乐旗下的芬达零卡、百事可乐零度、百事轻怡可乐、可口可乐零度、可口可乐纤维+、雪碧纤维+等众多产品都明确标注了含有阿斯巴甜,绿箭弹立方无糖口香糖同样含有该添加剂。

 

尽管世卫组织、联合国粮食等多个机构进一步解释了阿斯巴甜安全适用范围为每日每公斤40毫克,但“阿斯巴甜致癌”舆论飓风还是无差别地扫射了整个食品行业。奈雪的茶、元气森林等以“无糖0卡”等概念打下市场的国产品牌急得连夜和阿斯巴甜划清界限。

 

《正经社》:阿斯巴甜致癌的定论在当前依然存在较大争议。正如同世卫组织宣称的“安全范围内食用”,阿斯巴甜本无罪,抛开剂量谈毒性确实有些耍流氓。

 

但阿斯巴甜并非不可替代,除了阿斯巴甜,赤藓糖醇、三氯蔗糖、安赛蜜、木糖醇等许多代糖在“无糖”食品中也被广泛使用。

 

阿斯巴甜致癌之所以在市场引发巨大震荡,在于“无糖”食品在当下消费环境中备受追捧的市场地位。“无糖”本就是在健康观念越发被重视的当下而延伸出来的新概念。但此“无糖”并非彼“无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对于“无糖食品”的规定是食品中糖的含量≤0.5g/100g或100ml,同样离不开“剂量”限定。

 

追根究底,在品牌方的渲染下,“无糖食品”成了一众信仰和慰藉,消费者在长期的信息差中,对“无糖”的理解也产生了偏差。但本质上,追求健康最好的办法就是告别饮料回归白开水,如果做不到,那就把控好“剂量”。追根究底,还是适度的问题。

 

7
 
事件七:咖啡致癌

如果说阿斯巴甜是新愁,那咖啡就是旧患。2023年12月,由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的《2023现制咖啡比较试验报告》指出,瑞幸、星巴克、COTTI COFFEE等20个主流咖啡品牌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中均含有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该报告内容瞬间引发消费者对“咖啡致癌”的热烈讨论和担忧。

 

但实际上,相比于阿斯巴甜刚刚入列“致癌物质”队列,丙烯酰胺早在2017年就已经被世卫组织列入2类致癌物清单中,算是致癌物质中的“老资格”了。并且,咖啡豆在烘烤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微量丙烯酰胺一事并不是秘密,一般现制现售咖啡中的含量远低于成年人耐受含量。(成年人的日常耐受大概是185微克,约需要400咖啡提供。)

 

《正经社》:无论是阿斯巴甜还是丙烯酰胺引发的舆论震荡,都在表明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警惕性和重视程度在增加。福州市消委会后来也公开表示,之所以对丙烯酰胺进行检测,目的也是通过宣传普及咖啡及其制品消费知识,帮助消费者正确认识风险并客观理性看待。

 

庆幸的是,这两场致癌风波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食品安全事故,而成了一场食品安全认知的公开教育。

 

8
 
事件八:预制菜遇冷

线上经济爆发,宅经济之火燎原,催生了火爆的预制菜市场,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445亿元一路飙涨至2023年的5225亿元,翻了一倍不止。进入2023年,疫情阴霾散去,线下经济复苏,预制菜不可避免地冷静了下来。尤其是在经历了“表演现制”、“预制菜进校园”等一系列社会事件后,预制菜的口碑也开始直线下跌。

 

对于预制菜的质疑,重点集中在几点:其一是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监管难度增加;其二是大量预制菜准入门槛低,食用安全性无法保障;其三是商家在不提前告知的情况下,进行现场制作的虚假宣传。

 

《正经社》:从连锁餐饮的发展来看,中央厨房的存在就决定着预制菜必然会成为餐饮行业的必需品。当下行业标准的缺失,部分商家恶性竞争,导致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度不足。这也倒逼供应链加快技术升级、产品研发、企业标准制定的速度。

 

当然,这些都是需有资金、资源以及精力去付诸实行,新的竞争注定会成为实力更强劲的巨头们的游戏,预制菜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9
 
事件九:量贩零食大战

吃零食的最大乐趣,是吃着自己碗里的,抢着别人锅里的,辣条还得是抢着吃更香。2023年10月,随着“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两大量贩零食品牌战略合并,量贩零食大战以赵一鸣零食前股东良品铺子泄愤式的大砍价拉开帷幕。

 

良品铺子与赵一鸣零食之间的爱恨纠葛尚无定论,但良品铺子在11月一口气对旗下300个SKU进行降价的操作无疑是把意大利炮架到了赵一鸣零食和零食很忙的家门口。

 

与此同时,“高端性价比”的三只松鼠、“同品质下价格最便宜”的来伊份、“品价比”的百草味都在2023年加速了量贩零食的布局。当然,在好想你、盐津铺子接盘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之后,势力范围又将进行新一轮的划分。

 

《正经社》:零食行业不缺整合并购的新闻,但转来转去,最终都会回到龙头企业的地盘。

 

曾经良品铺子注资赵一鸣零食,如今好想你、盐津铺子接盘零食很忙,中间隔了一段良品铺子和赵一鸣零食并不愉快的合作经历,这实际上就是当下零食行业整合重组的一个缩影——这个行业不缺新玩家,也不缺各种纵横捭阖,缺的是能有效完成企业资源整合、盘活两方产业链的管理者。

 

良品铺子失了时机,就看好想你和盐津铺子能不能走出一条可供行业参考的路径了。

 

10
 
事件十:中外可乐对决

2022年初,可口可乐曾放出狠话:2022年势必要消灭元气森林气泡水。进入2023年,元气森林还在,并且和可乐硬刚上了。

 

2023年4月17日,可口可乐的老朋友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推出首款“无糖可乐”,明里暗里剑指无糖气泡水;2023年4月26日,元气森林无声迎战,推出“2023最重要新品”——元气森林可乐味气泡水。把生意做到对方的地盘去,说好听点叫寻求业绩新增长极,说直白点那叫商战肉搏。

 

由可口可乐搭擂台,百事可乐、元气森林的中外可乐之战在2023年正式拉开帷幕。

 

《正经社》: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能消灭元气森林吗?显然不可能。元气森林可以消亡,但不会是因为“两乐”的围追堵截。

 

毕竟,这么多年过去,它们也没能消灭天府可乐、崂山可乐、非常可乐等国产可乐品牌。【《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申请转载、对稿件有异议或投诉,欢迎联系微信号fxyayaya

 

创建时间:2024-01-17 15:03
首页标题    消费    酒食行业2023十大消费事件丨正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