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频频诈骗老年客户,光大银行内控“黑洞”几时休?

 

丨詹詹 郭小兴  编辑杜海  

来源新商悟

(本文约为2000字)

 

近日,“银行客户经理诈骗1.6个亿”消息引发热议。

事件主角为光大银行郑州某支行客户经理席薇,其利用职务便利,13年间诈骗31名客户,金额高达1.6亿元。尤其荒唐的是,其中6100万元用于打赏主播

法院判决书显示,2009年6月-2022年6月间,席薇通过伪造理财产品协议、私刻银行业务章,向31名客户(多为老年人)承诺“保本高息”,诱骗其通过现金转账等方式将资金转入其个人账户。并利用“庞氏骗局”模式维持资金链条,以后续客户的部分资金支付前期客户本息,掩盖诈骗行为长达13年。部分客户毕生积蓄被骗,涉案金额最高达1200万元。

截至案发,席薇已归还客户本金6031万元并支付利息767万元,但仍有9448万元未追回。

这1.6亿元赃款中,6100万元用于直播打赏(映客5951万元,抖音170万元),400万元购置房产及车辆,剩余用于支付利息及个人挥霍。其中,单日最高打赏达137万元,单笔最高23万元,涉及2565名主播,16名头部主播获超4000万元。

席薇被判处了无期徒刑,没收全部个人财产,但后续追赃难度极大。法院认定打赏行为不属于合理消费,应追缴赃款按比例返还被害人。由于主播众多,仅对接受2万元以上打赏的16名主播及平台进行追缴。但映客平台以“善意取得”为由申诉解冻其中2000万元资金,主张其不知资金来源非法,拒绝全额担责。

这一案件暴露出光大银行内控机制的系统性漏洞——席薇以“内部专属产品”为幌子,在银行办公区域完成资金划转,甚至通过“借新还旧”维持骗局,而银行反洗钱系统对单日转账超500万元的异常交易竟未设置预警阈值,或者即使设置了也没起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席薇私刻的业务专用章与真实印章相似度高达98%,但银行未建立定期核验机制,且允许员工在非营业时间单独使用办公设备。实在匪夷所思。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此案仅是光大银行内控问题的冰山一角。就在2016年,光大银行同样由于客户经理诈骗5000万元上过热搜。其广州东风支行一名员工麦某,伪造理财产品骗取16名客户超过5000万元,多数受害人为老人,其中2名老人甚至在维权过程中去世。之后,麦某被抓获,在2017年底获刑15年,法院判令追缴麦某违法所得返还给相应被害人。但是麦某已将钱用于炒股或者挥霍,法院只追回部分损失。

这些案例足以说明,光大银行“重业绩、轻合规”的文化痼疾存在已久。部分分支机构为完成指标,甚至默许员工“踩红线”。比如,无锡分行就曾因“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180万元。

正经社分析师发现,2024年内,光大银行累计被罚款近3000万元,涉及信贷业务、票据管理等多个方面;信贷业务成为违规重灾区,包括贷前调查不尽职、资金违规回流、贷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2025开年至今仅仅4个多月以来,被罚款就已超过2800万元

近年来,光大银行不仅合规问题频发,高管也频频落马,还存在“拉帮结派”等管理乱象。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消息统计,2020年至2023年,光大系落马的高管超过14人,光大银行则是重灾区(参见正经社研报《光大银行原董事长接连受审,高管走马灯几时休?丨正经深度》)。 

光大银行原董事长李晓鹏、前董事长唐双宁、前党委副书记张华宇等十余位高管先后被查落马,导致高管层频繁更换,涉及董事长、正副行长、董秘、监事长、非执行董事等多个关键岗位。特别是行长一职,在5年内经历了5次更迭,现任行长郝成于2024年8月才正式上任。

管理层的频繁变动,又导致战略执行断层、资源浪费严重,腐败问题也从管理层蔓延至基层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础风控上的严重缺失,已对整体经营能力造成重大影响。2024年年度报告显示,光大银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54.15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下降7.05%。这已是该行营收连续第三年出现下滑——2022年降0.73%,2023年降3.92%,三年累计缩水超300亿元。核心收入来源的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佣金收入双双下滑,前者同比下降10.06%,后者更是大跌19.52%。

一边是业绩疲软,一边是内控漏洞频发,这家曾经的股份制银行标杆,正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对此,母公司伸出了援手。在4月8日晚间,即股价创下2025年以来单日最大跌幅(-6.02%)的第二天,光大银行发布公告,宣布了母公司中国光大集团准备增持光大银行A股股份的计划。

与此同时,郝成接任行长后,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整战略重点、强化风险管理、压降人力成本、加大金融科技投入等等。尽管年报显示郝成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时间,期间仍需警惕系统性风险(参见正经社研报《郝成改革尚需时间,光大银行需要多点及时雨丨正经深度》)。

正经社分析师认为,合规不是成本,而是生存之本。要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光大银行需“刮骨疗毒”。 尤其是针对内控的混乱和腐败的严重,需要彻底反思,并采取强有力的整顿措施,包括建立从基层到高层的责任追溯体系,避免“带病提拔”;引入AI监测异常交易,提升反洗钱和账户管理能力;将合规纳入绩效考核,打破“唯规模论”的惯性思维等等。若能在痛定思痛中彻底革新,其绿色金融的先发优势和庞大的客户基础仍可成为翻盘基石。【《新商悟》出品】

 

CEO·首席研究员|曹甲清·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新商悟,我们将对企业家言行、商业动向产品能力进行持续关注

转载新商悟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申请转载、对稿件有异议或投诉,欢迎联系微信号fxyayaya

 

创建时间:2025-04-26 14:40
首页标题    金融    竟频频诈骗老年客户,光大银行内控“黑洞”几时休?